腳底+經絡按摩課程講義 課程綱要
1腳底+經絡,用經絡按摩手法做腳底按摩,仰躺式1、2
2經絡+腳底,做經絡按摩涵蓋腳底範圍,臥式3、4
3傳統腳底按摩,居家工作室也可做腳底按摩5、6
4腳底+經絡,初級技術士證照檢定考試7、8

第一堂課程:緒論
腳底+經絡,用經絡按摩手法做腳底按摩(仰躺式)
現代腳底按摩的需求:不痛又要有養生調理按摩的效果
經絡學與腳底反射區學理解說
腳底+經絡按摩不痛手法體驗
從兩腳看身體健康問題

第二堂課程:
腳底+經絡,用經絡按摩手法做腳底按摩
腳底+經絡按摩流程手法練習
1放鬆肌肉,
2足部內側脾經區,
3足部腳底板腎經區,
4足部外側膀胱經區:

5足部腳背肝膽胃經區,
6神經末稍腳趾區域,
7補氣收工:

第三堂課程:
經絡+腳底,做經絡按摩涵蓋腳底範圍,臥式
腎經、膀胱經、膽經的經絡按摩示範練習+腳底板的按摩示範練習

第四堂課程:
脾經、肝經、胃經的經絡按摩示範練習+足部背面的按摩示範練習

第五堂課程:
傳統腳底按摩,居家工作室也可做腳底按摩
認識傳統腳底反射區:大致分為
1足部內側區、
2足底部、
3足部外側、
4足部背面、
5腳趾

第六堂課程:
傳統腳底按摩教學流程示範練習,左腳先做

第七堂課程:
預習初級腳底+經絡技術證照檢定考試
1認識腳底按摩,
2認識經絡按摩,
3腳底反射區圖,
4兩腳經絡穴位圖

5腳底+經絡流程,
6經絡+腳底流程,
7傳統腳底按摩流程

第八堂課程:
初級腳底+經絡技術證照檢定考試
學科:
1認識腳底按摩,
2認識經絡按摩,
3腳底反射區圖,
4兩腳經絡穴位圖

術科:
1腳底+經絡流程,
2經絡+腳底流程,
3傳統腳底按摩流程


第一堂課程:用經絡按摩手法做腳底按摩
1 現代腳底按摩的需求:
不痛又要有養生調理按摩的效果

2 經絡學與腳底反射區學理解說
3 從兩腳看身體健康問題
4 腳底+經絡按摩不痛手法體驗示範練習

一 現代腳底按摩的需求:
不痛又要有養生調理按摩的效果
現在的腳底按摩,已從早期調理身體慢性不舒服,轉變為一種休閒養生的經營方式,所以不痛又要有養生調理效果,是現在按摩師的必要條件,按摩有效又不痛的手法技巧大概有五大類別:
1 減小力量
2 變換手法
3 擴大接觸面積
4 快速移位法
5 間接隔離法

二 經絡學與腳底反射區學理解說
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兩隻腳,除了有腳底反射區之外,也有六條經絡覆蓋在兩隻腳上面,我們也知道,整個腳底板大約有30個反射區,但是卻只有一個湧泉穴,這就是我們要結合腳底按摩+經絡按摩的最大因素。

1 經絡學有上下、前後、左右、以及斜角對應的關係,和運動力學息息相關,對整體的養生調理按摩有很好的遠端、對應按摩的效果。

2 腳底反射區原理是人體全息律的一種,也和運動力學息息相關,如果經絡循環不順暢,就很難發揮反射作用的效果,透過經絡傳導,把各種全息律盡     可能拿出來用,自然有更好的養生調理效果。

三 從兩腳看身體健康問題

1 兩腳與全身健康的對應關係
常言道,腳是我們的第二個心臟,可見得兩腳的強壯與否,在健康上是多麼的重要,那麼從生理功能上如何去了解,兩腳的健康足以代表全身的健康?
兩隻腳是距離心臟最遠的組織,支撐著全身的重量與運動,因此會給心臟造成最大的負擔。如果我們的身體健康(心臟),足以負擔兩腳的需求,那麼其他的組織或器官就沒問題了。

2 如何了解兩腳的功能有沒有問題?
2-1 觸探大腿、小腿與腳掌的體表溫差,人類是恆溫動物,如果這三段體表的溫度有落差,表示兩腳的血液循環不足,溫差越大身體越不健康,冬天兩腳末稍冰冷就是不夠健康的現象。

2-2 觸探大腿、小腿與腳掌的體表經絡神經感覺,有明顯痠、痛、痲是身體不好的現象,痠是好一點,痛比較不好,痲最不好。有時候沒有痠痛痲,也不一定沒問題,原因是藥物阻斷或缺少運動造成的神經阻斷,都會降低神經感覺。

3 兩腳老化的生理現象機制:
   身體老化的五個階段

3-1 腳趾、3-2 腳掌、3-3 小腿
3-4 大腿、3-5 身軀

4 神經感覺退化的五個階段
4-1 痠、4-2 痛、4-3 刺痛
4-4 痲、4-5 沒知覺

5 補氣常用撥經按摩手法
5-1 按摩、按揉法、
5-2 拍、搥法

四 從腳底反射區按摩後的反應看身體健康情形
1 坊間的腳底按摩參考書大約標示80個在右的腳底反射區,理論上我們必需知道全身的組織、器官,都會在腳底有相對應的反射區,這些反射區在按摩     時如果有不舒服的反應,例如痠痛、刺痛、痲、癢、痠軟…,反應身體某處的健康情況有比較不好的指標,實際應用請參考術科操作課程。

五 腳底經絡按摩和傳統腳底按摩的比較:
1 主要的不同在於「巧妙而不是力量的大小」。
2 「腳底經絡按摩」沒有尖銳的刺激疼痛,主要原理是運用經絡手法技巧。
3 「腳底經絡按摩」是舒適同時又有腳底按摩的效果。

六 腳底經絡按摩的特色:
1 免上油免泡腳:
腳底經絡按摩的手法,一般來說整個過程很少要用到乳液或其它潤滑劑的條件,除了少數有腳臭需要洗腳之外,客人可以直接開始作業,既省時又省事。

2 既舒適又不痛:
通常腳底板的肌肉較為強靭,指腹的推力不足以刺激神經反射,所以早期腳底按摩藉用按摩棒或指關節真的有其需要性。現在的腳底經絡按摩手法之所以改用肘壓、肘推,主要的功用是淢少疼痛,原理是肘推的接觸面積大,按壓時大力一點不會太痛,小力一點不會沒感覺,而且肘推的能量很大,幾乎沒有藉用工具的需要,只要肘推的手法練的純熟,可以說是師傅省力客人舒服。

3 完全沒有死角:
腳底經絡按摩是躺在推拿床上做的,正面、背面都可以做,師傅所站或坐的位置可以換來換去,操作、使力都非常方便,幾乎沒有那個部位不好按的,所以沒有那個點不好按而被忽略的死角問題。

4 腳底按摩與經絡結合:
就學理上來說「經絡穴位關係」和「腳底反射區原理」是相通的(參考全息律),是有間接抒解經絡障礙的作用,只是腳底經絡按摩的手法,有別於傳統的腳底按摩,重點在於用「肘推」代替「指關節」或工具按摩法。同時順著經絡穴位的反應,更能夠達到雙重按摩(推拿)的作用。

七 腳底+經絡按摩不痛手法體驗示範練習
1 搖扳法鬆髁關節
2 以腳跟為中心,向上下內外4個方向拉筋
3 捶小腿脾胃經
4 拉小腿後側膀胱經
5 按摩腳掌內側
6 按摩腳底板
7 按摩腳掌外側
8 按摩腳掌背面
9 按摩腳趾頭
10 再次搖腳收工


第二堂:用經絡按摩手法做腳底按摩,仰躺式
腳底+經絡按摩流程手法練習:三位一體練習課程
腳底經絡按摩的術科程序:以舒服為原則,尤其年老體虛者多補少洩
1 放鬆肌肉:
2 足部內側脾經區:
3 足部腳底板腎經區:
4 足部外側膀胱經區:
5 足部腳背肝膽胃經區:
6 神經末稍腳趾區域:
7 補氣收工:

一 腳掌內側反射區與經絡穴位,
二 腳掌內側的經絡按摩手法技巧

三 認識腳底板反射區與腎經穴位,
四 腳底板的經絡按摩手法技巧

五 認識腳掌外側反射區與膀胱經穴位,
六 腳掌外側的經絡按摩手法技巧

七 認識足部背面反射區與肝、脾、胃、膽經穴位,
八 足部背面的經絡按摩手法技巧

九 認識腳趾反射區與肝、脾、胃、膽、膀胱經穴位,
十 腳趾的經絡按摩手法技巧

一 腳掌內側反射區與經絡穴位
1 腳掌內側的反射區,從腳大姆趾內側到腳跟內側,可以劃分為6鼻、53頸椎、13副甲狀腺、54胸椎、55腰椎、56薦椎、57尾椎、52直腸(肛門)、49腹骨溝、40淋巴腺(腹部)、38髖關節、50攝護腺(子宮)51輸尿管(陰莖、陰道)、24膀胱、61肋骨等15個反射區。

2從經絡穴位的分類:
2-1脾經區有6個位,腎經區有7個穴位,脾經區有1隱白2大都3太白4公孫5商丘6三陰交等穴位。
2-2腎經有(1湧泉)2然谷3太谿4大鍾5水泉6照海7復溜8交信等穴位。

二 腳掌內側腳底+經絡按摩的各項手法技巧
1 腳底反射區的按摩順序:
A由近端到遠端,B由遠端到近端(還有很不同順序)
2 範例:由近端到遠端的按摩順序
1直腸、2攝護腺、3尾椎、4髖關節、5淋巴腺、6腹股溝、7輸尿管(陰莖、陰道)、8薦椎、9膀胱、10腰椎、11胸椎、12副甲狀腺、13頸椎、14鼻、
15肋骨
1直腸反射區:
傳統:上下拇指指腹油推,左腳右手、右腳左手搭配按摩。
經絡:①內外拇指撥筋,由近端到遠端逐次撥筋,
②雙拇指內外撥筋,左腳右手、右腳左手搭配按摩。

2攝護腺反射區:
傳統:拇指或食指的背面指關節,同手同腳搭配油推按摩。
經絡:①拇指陰面指關節,左腳右手、右腳左手搭配按摩,
②食指掌指關節陽面,同手同腳搭配按摩。
③手肘關節肘尖,左右手都可搭配按摩。
④腕關節掌跟,主要面對虛弱怕痛者。
⑤小魚際單雙手搥法,深層經絡不通,且刺痛難耐者,類似閃腰落枕。

3尾椎:
傳統:食指內側面滑刮,拇指或食指的背面指關節,同手同腳搭配油推按摩。
經絡:①拇指陰面指關節,左腳右手、右腳左手搭配按摩。
②食指掌指關節陽面,同手同腳搭配按摩。
③手肘關節肘尖,左右手都可搭配按摩,雙手均可前後推、揉、壓。

④腕關節掌跟按摩法,主要面對虛弱怕痛者。
⑤小魚際單雙手搥法,深層經絡不通,且刺痛難耐者,類似閃腰落枕。
⑥雙拇指重疊按摩法,左右手或上或下均可。

4髖關節:
傳統:拇指滑推,可左右手交叉滑推
經絡:①拇指陰面指關節,左腳右手、右腳左手搭配按摩。
②手肘關節肘尖近尺骨處,左右手都可搭配左右按摩、按壓(加墊)。
③腕關節掌跟按摩法,主要面對虛弱怕痛者。
④小魚際單雙手搥法,深層經絡不通,且刺痛難耐者,類似閃腰落枕。

5淋巴腺:
傳統:拇指滑推,可左右手交叉上下、左右滑推。
經絡:①拇指陰面指關節,左腳右手、右腳左手搭配按摩。
②手肘關節肘尖近尺骨處,左右手都可搭配左右按摩、按壓(加墊)。
③腕關節掌跟按摩法,主要面對虛弱怕痛者。
④小魚際單雙手搥法,深層經絡不通,且刺痛難耐者,類似閃腰落枕。

6腹股溝:
傳統:拇指滑推,可左右手交叉上下、左右滑推。
經絡:①拇指陰面指關節,左腳右手、右腳左手搭配按摩。
②手肘關節肘尖近尺骨處,左右手都可搭配左右按摩、按壓(加墊)。
③腕關節掌跟按摩法,主要面對虛弱怕痛者。
④小魚際單雙手搥法,深層經絡不通,且刺痛難耐者,類似閃腰落枕。

7輸尿管(陰莖、陰道):
傳統:拇指或食指的背面指關節,同手同腳搭配油推按摩。
經絡:①拇指陰面指關節,左腳右手、右腳左手搭配按摩。
②食指掌指關節陽面,同手同腳搭配按摩。
③手肘關節肘尖,左右手都可搭配按摩,雙手均可前後推、壓。
④腕關節掌跟按摩法,主要面對虛弱怕痛者。
⑤小魚際單雙手搥法,深層經絡不通,且刺痛難耐者,類似閃腰落枕。
⑥雙拇指重疊按摩法,左右手或上或下均可。

8薦椎:
傳統:拇指或食指的背面指關節,同手同腳搭配油推按摩。食指搭橋按摩法
經絡:①單拇指指關節撥筋、按壓法。
②雙拇指重疊撥筋、按壓法。
③食指掌指關節背面按摩法。
④掌跟小魚際按摩法(虛弱怕痛者)
⑤肘尖推揉、按壓法

9膀胱:
傳統:拇指或食指的背面指關節,同手同腳搭配油推按摩。食指搭橋按摩法。
經絡:①單拇指指關節撥筋、按壓法。
②雙拇指重疊撥筋、按壓法。
③食指掌指關節背面按摩法。
④掌跟小魚際按摩法(虛弱怕痛者)
⑤肘尖推揉、按壓法

10腰椎:
傳統:拇指或食指的背面指關節,食指搭橋按摩法,拇指指腹滑推法。
經絡:①單拇指指關節撥筋、按壓法。
②雙拇指重疊撥筋、按壓法。
③食指掌指關節背面按摩法。
④掌跟小魚際按摩法(虛弱怕痛者)
⑤肘尖推揉、按壓法

11胸椎:
傳統:拇指或食指的背面指關節,食指搭橋按摩法,拇指指腹滑推法。
經絡:①單拇指指關節撥筋、按壓法。
②雙拇指重疊撥筋、按壓法。
③食指掌指關節背面按摩法。
④掌跟小魚際按摩法(虛弱怕痛者)
⑤肘尖推揉、按壓法

12副甲狀腺:
傳統:拇指撥筋、滑推,食指撥筋、滑推,或食指鉗夾按摩
經絡:①拇指指關節撥筋、按壓法。
②雙拇指重疊撥筋按壓法。
③尺骨刀推法、推揉法。

13頸椎:
傳統:拇指撥筋、滑推,食指撥筋、滑推,拇指或食指的背面指關節按摩
經絡: ①拇指指關節撥筋、按壓法。
②雙拇指重疊撥筋按壓法。
③尺骨刀推法、推揉法。

14鼻:
傳統:拇指撥筋、滑推,食指撥筋、滑推,拇指或食指的背面指關節按摩
經絡:①拇指指關節撥筋、按壓法。
②雙拇指重疊撥筋按壓法。
③尺骨刀推法、推揉法。

15肋骨:
傳統:食指關節、拇指指腹按摩法,指關節、指腹滑推法,食指滑拉法。
經絡:①拇指指關節撥筋法
②尺骨刀推法、推揉法
③掌跟推法、推揉法(虛弱怕痛者)

三 認識腳底反射區與腎經穴位
左腳腳底部20個反射區:
1頭、2額竇、3小腦(腦幹)、4腦垂體、5三叉神經、6鼻、7頸、8眼、9耳、11斜方肌、12甲狀腺、13副甲狀腺、14肺、15胃、16十二指腸、17胰臟、20腹腔神經叢、21腎上腺、22腎臟、23輸尿管、24膀胱、25小腸、29橫結腸、30降結腸、31直腸、32肛門、33心臟、34脾臟、36生殖線

右腳腳底部特有反射區:5個
18肝臟、19膽囊、26盲腸、27迴盲瓣、28升結腸

左腳腳底特有反射區:4個
29橫結腸、30降結腸、31直腸、32肛門(?)

四 腳底板的經絡按摩手法技巧
1(36)足跟、生殖腺:
傳統:
食指搭橋按摩法,拇指或食指的背面指關節撥筋按摩

經絡:
①單手拇指上下左右撥筋均可,

②雙手拇指上下左右撥筋均可,
③肘尖上下、左右推法、撥筋均可,
④掌跟按揉法,足跟痛或怕痛的虛弱者

2(24膀胱、32肛門、16十一指腸、17胰臟、15胃、13副甲狀腺底部)
傳統:
食指拇指關節背面,①扣法、②滑推、③定點按壓法

經絡:
①單手拇指(上下)左右撥筋均可,

②雙手拇指(上下)、左右撥筋均可,
③肘尖上下、左右推法、撥筋均可,
④掌跟按揉法,足跟痛或怕痛的虛弱者
⑤定點按壓,拇指、肘尖、掌跟均可,視客人需要的大小力而定

3(31直腸、25小腸、29橫結腸、20腹腔神經叢、21腎上腺、22腎臟)
傳統:
食指拇指關節背面,
①扣法、②滑推、③定點按壓法

經絡:
①單手拇指(上下)左右撥筋均可,
②雙手拇指(上下)、左右撥筋均可,
③肘尖上下、左右推法、撥筋均可,
④掌跟按揉法,足跟痛或怕痛的虛弱者
⑤定點按壓,拇指、肘尖、掌跟均可,視客人需要的大景力而定

4(12甲狀腺、14肺「斜方肌」、11斜方肌「肺臟」)
傳統:
食指拇指關節背面,
①扣法、②滑推

經絡:
①單手或雙手拇指撥筋。

②肘尖上下左右撥筋推法。
③掌跟橫向下壓法。
④腳刀相對應點雙拇指握法。

5(30降結腸、34脾臟)
傳統:
食指拇指關節背面,①扣法、②滑推

經絡:
①單手或雙手拇指撥筋。

②肘尖上下左右撥筋推法。
③肘尖定點按壓法。

6(33心臟,對應點很深「靠近腳背」)
傳統:
食指關節背面,
①扣法、
②搭橋定點按壓,
③拇指關節背面扣法

經絡:
①肘尖定點按壓,
②或從腳背相對應點按壓。
③腳刀相對應點雙拇指握法。

五 腳掌外側膀胱經區、+腳趾的經絡按摩手法示範練習
1 腳掌外側反射區與經絡穴位,腳掌外側的反射區有
① 37 下腹腔,②36生殖線,
③58外尾骨,④38腹股溝,

⑤39上身淋巴腺,⑥35膝關節,
⑦60肘關節,⑧10肩關節

腳掌外側的經絡是膀胱經,相關的穴位有:
① 59跗陽, ②60崑崙,③61僕參,
④62申脈, ⑤63金門,
⑥64京骨,
⑦65束骨,⑧66通谷,⑨67至陰。

2 腳掌外側的各項按摩手法技巧依照上面經絡、反射區的順序做腳底經絡按摩,

六 腳背肝膽胃經區經絡穴位與腳掌背面反射區
4 腳掌背面的各項按摩手法技巧
5 腳趾反射區與經絡穴位
6 腳趾經絡按摩手法技巧


第三堂課程:經絡+腳底,做經絡按摩涵蓋腳底範圍,臥式
腎經、膀胱經、膽經+腳底的經絡按摩流程手法示範練習
兩腿後側部份
1左腳腎經大小腿段
2左腳膀胱經大小腿段
3左腳外側膽經大小腿
4右腳腎經大腿小腿
5右腳膀胱經大腿小腿
6右腳外側膽經大小腿

腳底部份:
7右腳腳底
8左腳腳底
9補氣拉筋

腳底+經絡按摩的操作細節
一、兩腳後側腎經膀胱經+外側膽經+腳底:
1 左腳腎經大小腿段:
1-1 範圍:膝關節上緣約大腿⅓處。大腿較粗大者,在腎經與膀胱經中間,宜再加一條推拿線,確保可以含蓋兩腳後側的體表。腎經在大腿沒有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穴位標示。

1-2 手法:右手肘尖推揉法,力量視客人需要而定,推力主要以身體的力量為主,施力方向不宜過平,以免太過尖銳痛或移動客人的腳,單、雙拇指撥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經僅限試探用。

1-3 姿勢:弓箭步,右(左)手推拿右(左)腳在前。姿勢採弓箭步時,應同側手腳互相配合才好操作。

1-4 操作順序:由上而下,逐步後退推揉按摩到委中穴上緣,單點按摩約3~5次,移動位置約1公分。

1-5 委中穴區:用尺刀推(刮)法、推揉法,必要時可用拇指撥經試探。

1-6 腎經小腿段:
肘推為主指推為輔,上接委中穴內側的陰谷穴、經過 9築賓、三陰交、8交信、7復溜、最後到達3太谿穴,很多人會有痠痛或尖銳痛的反應,操作手法在術科示範課程會有詳細解說,小腿中段以下按摩時通常力道並不大,所以姿勢不必太講求,範圍到腳跟上緣的阿基里斯腱為止。

2 左腳膀胱經大小腿段:
左腳膀胱經大腿段:
2-1 範圍:從膝關節上緣往上1/3的地方,約略 51殷門穴開始,過膝關節不中斷,直到髁關節上緣為止。

2-2 手法:以推揉法為主,直推或手指撥經為輔,過膝關節不中斷,經絡按摩手法,主要是以左手肘推為原則。

2-3姿勢:膀胱經大腿段的肌肉比較大,多數時候要用弓箭步配合身體的力量,操作起來比較輕鬆夠力,小個子或怕痛的客人才用坐姿的方式按摩。

膕窩區域:
2-4 範圍:膕窩區域就是膝關節的後側,這裡有 52浮郄 53委陽 54委中等3個穴位,尤其委中穴是全身四大穴之一,委中穴的痠痛狀況可反應腰部、下半身、以及兩腳的健康狀況,

2-5 手法:通常客人在這裡的痠痛感,會有很大的差異,從沒感覺到極度痠痛都有,所以先用尺骨刀輕揉法或刮法試探客人的反應,確定不痛再逐步加強力道,或改採手肘推法或推揉法。初步也可用手指撥經的方式,試探客人在這裡的經絡循環有什麼問題。

左腳膀胱經小腿段:
2-6 範圍:是從膝關節下緣開始,經過 55合陽穴 56承筋 57承山 58飛揚 59跗陽,到達踝關節上緣阿基里斯腱外側的 60崑崙穴為止,55合陽、56承筋 、57承山三個穴位接近小腿的正中線,有時也會從腎經的方向按摩,

2-7 手法:常用的手法有三種,①雙拇指撥筋,②橫向手肘推揉法,③直向尺骨刀推法三種手法的力道都可大可小,看自己的習慣以及客人的接受度做取捨,坐姿較為舒適,站姿則比較有力,虛勞疼痛的人搥法也會用到。

3左腳外側膽經大小腿:
3-1 範圍:大約從風市穴開始,順著兩腳外側膽經通道,經過膝關節外側,腓骨正外側到達外踝骨的上緣為止,31風市、32中瀆 (大腿段)、33陽關(膝關節)、小腿段從34陽陵泉、35陽交、36外丘、37光明、 38陽輔、39懸鍾等6個穴位。

3-2 程序:兩腳膽經的按摩,多數是從上而下,就是從大腿、膝關節、到小腿的遠端(踝關節上緣),少數特殊加強的按摩,才有從中間穿插按摩的情形。

3-3 手法:
① 尺骨刀推揉法,在膽經是最好用不過的按摩手法,從上到下都很適用,包括膝關節外側也是非常好用,省力、舒服、無死角,站姿坐姿都很方便。
②尺骨刀肘壓法可滿足重口味的客人。
② 搥法則有很好的舒適感,符合虛勞疲弱族群的需要。

4右腳腎經大腿小腿:
5右腳膀胱經大腿小腿:
6右腳外側膽經大小腿:

7 右腳腳掌:
臥式腳底按摩對按摩師來說,有著非常好的自由施力角度,可以充份發揮師傅的看家本領,能夠給客人帶來最大的享受,最好的養生調理按摩效果

7-1 範圍:
這個範圍從踝關節上緣開始,往下包括:
①腳跟週邊側面外圍(後側、外側、內側),
②足跟部底面(足跟痛部位),
③腳底板
④腳趾陰面,

7-2 腳跟週邊側面外圍:可分為後側尾骨反射區、外側生殖腺(膀胱經)、內側子宮攝護腺等反射區(腎經)。

7-3 腳跟週邊的按摩手法、姿勢:①雙拇指重疊按摩手法,②尺骨刀肘推法,或③溫柔的單拇指或掌跟推揉法,通常採站姿較好施力。

7-4 足跟底部:這裡的肌肉要支撐全身的重量,所以又厚又硬耐操是正常的現象,體質不好或循環不良,長不出該有的厚實肌肉,最後才會有足跟痛的問題發生,

7-5 足跟部的按摩手法:①尺刀肘推法,用於一般的客人,上下或左右推都可以,沒有所謂的程序問題,②雙拇指或單拇指撥筋法,用於接近有足跟痛的客人,上下撥筋還蠻好操作,有時候也可以按客人的狀況,任何角度都不難操作。

7-6 足底部範圍:腳底除足跟與腳趾以外的範圍,這個範圍也是整個體腔的各個反射區的集合,從掌趾關節到足跟部,依序是胸腔、上腹腔、下腹腔的器官,在腳底的反射區對應位置,

7-7 按摩程序:足底部①蹤向可分為3條線,由後往前肘推居多,中線、內線、外線逐次按摩,②橫向則視細膩的程度可分3~6條線,也是由後往前居多,③方向也可是肘尖橫推(有力),或尺刀直(刮)推則較為舒服。

7-8 按摩手法:足底部表面較為平坦,肌肉厚而有力,如果不是虛弱無力的人,小小的指推手法並不適合,①反而肘尖推法強而有力舒適不痛,②橫推直推都很合適,③姿勢也很方便,彎腰後推故然好使,站姿前推也很好操作,坐姿更是方便省力。

7-9 腳趾區域:①手法:肘尖、尺骨刀均可,②方向:橫推比較有力(肘尖),直推(尺骨刀)比較舒服。

7-10 操作方式:左手墊底右手操作,或反過來右手墊底左手操作,橫向蹤向推拿都可左右開弓兩手並用。

8左腳腳掌:

9拉筋:把客人的兩隻小腿往後扳的動作
9-1 拉筋可分為單腳拉筋、雙腳拉筋兩種,膝關節有受過傷,或換過人工膝關節的客人,大概往後只能扳到90°,一般拉筋可分為三種,師傅兩手握住
① 踝關節上緣:主要作用是拉前側大腿的四頭肌,或是不需要大力的小個子。

② 腳掌末端:除了拉四頭肌(脾胃經)之外,主要是拉小腿前側的脛前肌(胃經)、腳背的申趾肌。

③ 腳趾部位:除了脛前肌(胃經)、腳背申趾肌之外,主要是拉腳趾末稍的申趾肌,對舒解頭部腦壓有很明顯的作用。


第四堂課程:
脾經、肝經、胃經+腳背的經絡按摩流程手法示範練習

一、右腳:
1 右腳前內側脾經大腿段
2 右腳內側肝經大腿段
3 右膝關節內側區域
4 右腳內側肝經小腿段
5 右腳前外側胃經大腿段
6右腳膝關節外側區域
7 右腳前外側胃經小腿段
8右腳內側脾經小腿段。

二、左腳:
1 左腳前內側脾經大腿段
2左腳內側肝經大腿段
3左膝關節內側區域
4 左腳內側肝經小腿段
5左腳前外側胃經大腿段
6左膝關節外側區域
7 左腳前外側胃經小腿段
8左腳內側脾經小腿段。

三、足部腳底按摩
1鬆筋、
2足部內側、
3足部腳底板(已做過)

4足部外側腳刀、
5足部腳背、
6腳趾區域、
7補氣收工

 

兩腳前側肝經脾經胃經術科操作
右腳:
1右腳前內側脾經大腿段:

1-1 範圍:從膝蓋上方大腿1/3處11箕門穴開始,往下經10血海穴再到膝關
節內側上緣。

1-2 手法:大腿段肌肉比較大,大多是用左手肘,推揉法按摩,

1-3 姿勢:是同側左腳在前,或是高馬步也可以,右手掌撐在客人右腰外側的按摩床上,這樣可以大大減少師傅在按摩時,腰部所負擔的體力,也有提升按摩的手感敏銳度。1-4注意事項:血海穴是個大穴,每個人的痠痛感覺落差會很大,按摩時要小心操作。

2右腳內側肝經大腿段:
肝經在大腿段只有一個陰包穴,各項按摩操作要件和脾經差不多。

3右膝關節內側區域:
3-1 範圍:從血海穴下緣開始到9陰陵泉穴,也包含髕骨內側的區域,
3-2 手法:關節區的表面通常不平坦,所以面不同的客人,會有比較多的不一樣手法。
①肥胖型1:體能尚可者,皮下脂肪墊會把體表填平,尺骨刀推揉法就很好用,再加一兩個角度舒適效果會更好。

②肥胖型2:體能虛弱者,尺骨刀推揉法要小力一些,嚴重虛弱的客人,可能就要改採掌揉法或指揉法,指揉法的最輕手法也可稱為撫揉法,

③瘦瘦型1:體能尚可者,由於客人的體表不平坦,所以手肘推揉法的接處點,需改為尺骨內側的屈指肌(俗稱手肚),多加幾個角度按摩,同樣可以達到更舒適的按摩效果。

④瘦瘦型2:體能虛弱者,由於缺少皮下脂肪墊的保護,師傅一出手可能就會觸碰到客人的骨面,而引起客人強烈的疼痛,所以這類型的客人多數只用掌揉法還多,另外虛勞的客人也可用舒適輕搥的手法。姿勢常以高馬步居多。

3-3 膝關節內側髕骨區:
主要是指髕骨外圍與膝關節連接的環狀區域,師傅站在對側的位置按摩,所以高馬步較為常用。

3-4 手法:膝關節內側髕骨區的常用手法,大致有4種手法,而且都可左右開弓按摩。

①尺刀刮法:大個子健康尚可,上下或多角度用尺骨刀刮過髕骨外緣

②肘尖撥筋:順著髕骨外緣用肘尖撥筋,

③指關節撥筋:順著髕骨外緣用拇指關節撥筋

④ 雙虎口揉法:用兩手的虎口對接,在髕骨的外圍向內圍旋轉按摩。

4 右腳內側肝經小腿段:

4-1 範圍:從陰陵泉穴下緣,脛骨頭下緣的腓腸肌開始,到脛骨遠端阿基里斯腱的內側,中間有 9陰陵泉、8地機、7漏谷、6三陰交等穴位,

4-2 手法:從小腿內側能按到肝經,只是窄窄的帶狀範圍,雙拇指連接按壓或雙拇指重疊按壓,是簡單又好用的手法,偶而碰到大隻佬,才用肘尖推法,而且要上下推(小手臂和小腿平行)才能操作。

5右腳前外側胃經大腿段:
5-1 範圍:約略從32伏兔穴開始,經過33陰市34梁丘兩個穴位,到膝關節髕骨上緣,

5-2 手法:單、雙拇指曲面撥經,重點只在試探經絡的狀況,真的要按摩則用尺骨刀推揉法。

5-3 注意事項:原則上以左手肘尺骨刀推揉為,坐姿(較小力)、站姿(較大力)都可以。

6右腳膝關節外側:
6-1 範圍:兩腳膝關節外有個胃經35犢鼻穴,按摩時和膝蓋內側的操作過程大致相同。
①肥胖型1:體能尚可者,皮下脂肪墊會把體表填平,尺骨刀推揉法就很好用,再加一兩個角度舒適效果會更好。

②肥胖型2:體能虛弱者,尺骨刀推揉法要小力一些,嚴重虛弱的客人,可能就要改採掌揉法或指揉法,指揉法的最輕手法也可稱為撫揉法,

③瘦瘦型1:體能尚可者,由於客人的體表不平坦,所以手肘推揉法的接處點,需改為尺骨內側的屈指肌(俗稱手肚),多加幾個角度按摩,同樣可以達到更舒適的按摩效果。

④瘦瘦型2:體能虛弱者,由於缺少皮下脂肪墊的保護,師傅一出手可能就會觸碰到客人的骨面,而引起客人強烈的疼痛,所以這類型的客人多數只用掌揉法還多,另外虛勞的客人也可用舒適輕搥的手法。姿勢常以高馬步居多。

6-2 膝關節外側髕骨區:主要是指髕骨外圍與膝關節連接的環狀區域,師傅站在同側的位置按摩,坐姿較為穩定站姿也可以。

6-3 手法:膝關節外側髕骨區的常用手法,大致有4種手法,而且都可左右開弓按摩。
① 大動作的尺刀刮法:大個子健康尚可,上下或多角度用尺骨刀刮過髕骨外。
② 肘尖撥筋:順著髕骨外緣用肘尖撥筋,
③ 拇指關節撥筋:順著髕骨外緣用拇指關節撥筋。
④ 雙虎口揉法:用兩手的虎口對接,在髕骨的外圍向內圍旋轉按摩。

7 右腳前外側胃經小腿段 :
7-1 範圍:從膝蓋下緣開始,經過 36足三里 37上巨虛 38條口 39下巨虛 40豊隆穴,到踝關節的41解谿穴為止。 36足三里穴是身體的四大穴之一,
對消化不良、身體疲勞、精神不濟、或下肢沈重無力都有較明顯的反應。

7-2 程序:通常是從膝關節下緣(不是足三里穴)開始,往下順著 36足三里、37上巨虛、38條口39下巨虛、40豊隆、41解谿等6個穴位依序按摩。

7-3 手法:常用的手法有三種,
① 雙拇指按壓法,
② 直向剪刀手肘推法,
③ 橫向肘推法,三種手法的力道都可大可小,看自己的習慣以及客人的接受度做取捨,坐姿較為舒適,站姿則比較有力,

④雙拳搥法:對虛勞疼痛的人搥法蠻好用的。
⑤手掌拍法:養生館則會用拍法來製造氣氛,但舒適度有限。

8右腳內側脾經小腿段:
8-1 範圍:小腿的脛骨面,除了表皮之外並沒有肌肉軟組織,一般的按摩手法並不好用,身體虛弱勞累的人,雙拳搥法還蠻舒服好用。

左腳:

1左腳前內側脾筋大腿段,

2左腳內側肝經大腿段,

3左膝關節內側區域
4 左腳內側肝經小腿段,

5左腳前外側胃經大腿段,

6左腳膝關節外側
7 左腳前外側胃經小腿段 ,

8左腳內側脾經小腿段。

三、足部腳底按摩
1鬆筋:
2足部內側:
3足部腳底板:
4足部外側腳刀:
5足部腳背:
6腳趾區域:
7收工


第五堂:居家、坐式傳統腳底按摩
傳統腳底按摩教學流程示範練習
1放鬆肌肉:
1-1 搖扳法鬆髁關節,
1-2 以腳跟為中心,向上下內外4個方向拉筋

1-3 捶小腿脾胃經 ,
1-4 拉小腿後側膀胱經

2足部內側:
3足部腳底板:
4足部外側腳刀:
5足部腳背:
6腳趾區域:
7補氣收工:

第六堂:居家、坐式傳統腳底按摩
傳統腳底按摩教學流程示範練習
1放鬆肌肉:
1-1 搖扳法鬆髁關節,
1-2 以腳跟為中心,向上下內外4個方向拉筋

1-3 捶小腿脾胃經 ,
1-4 拉小腿後側膀胱經

2足部內側:
3足部腳底板:
4足部外側腳刀:
5足部腳背:
6腳趾區域:
7補氣收工:


第七堂課程:
預習初級腳底+經絡技術證照檢定考試
1認識腳底按摩,

2認識經絡按摩,

3腳底反射區圖,

4兩腳經絡穴位圖
5腳底+經絡流程,

6經絡+腳底流程,

7傳統腳底按摩流程

第八堂課程:
初級腳底+經絡技術證照檢定考試

學科:
1認識腳底按摩,
2認識經絡按摩,
3腳底反射區圖,
4兩腳經絡穴位圖

術科:
1腳底+經絡流程,
2經絡+腳底流程,
3傳統腳底按摩流程